武汉大学考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考是湖北省高校中开展本科特色班招生自考最优秀的学校之一,开设专业:行政管理、英语、法律、广告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工程,通过率高,是湖北自考首选院校... 【查看详细】

您现在的位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网 > 常见问答 > 正文

2017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0)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自考招生网 日期:2017-02 查看:66次 电话:027-86646545
>>>关注湖北自考网微信,第一时间查看自考新政策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重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时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系。

  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深刻历史启示。

  本章提示

  了解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其中包括为年“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5、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 “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9、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83年4月决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结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 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大会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4、《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15、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6、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17、《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8、十五大:1997年9月举行。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三讲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历时近两年。

  20、十六大:2002年11月举行。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述五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

  2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26、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

  (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6、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说:

  (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

  (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

  (1)主要贡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

  (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3、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4、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

  (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试述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 1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意义:·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8、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

  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

  (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经验:(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10、试论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常见问答
学院首页 自考专科 自考本科
院校动态 成人高考 网络教育
招生专业 常见问题 网上报名

2017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0)

2017-02-14 整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网 阅读:66次

>>>关注湖北自考网微信,第一时间查看自考新政策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重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时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系。

  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深刻历史启示。

  本章提示

  了解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其中包括为年“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5、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 “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9、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83年4月决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结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 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大会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4、《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15、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6、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17、《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8、十五大:1997年9月举行。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三讲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历时近两年。

  20、十六大:2002年11月举行。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述五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

  2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26、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

  (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6、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说:

  (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

  (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

  (1)主要贡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

  (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3、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4、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

  (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试述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 1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意义:·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8、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

  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

  (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经验:(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10、试论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此文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招生网 www.zlcjzsb.org 整编,如有转载、复印请注明出处。)

电脑版手机版


Copyright 2009-202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